建设海绵城市
让株洲更有“弹性”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 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
◆ 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
◆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清水塘片区的环保大道,是一条会“喝水”的路,水在路面上好像消失得特别快。
细心的司机可能会好奇,云龙大道沪昆高速以北段两侧,有条茂密而别致的草沟。
这些,其实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海绵城市,是眼下火热的一个城市建设理念。通俗地说,就是让城市在“旱时吐水、涝时吸水。”
日前,《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今年要开工的35个相关项目也一并出炉。根据方案,我市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事实上,近几年,株洲的不少项目建设已经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这些项目,如何让城市更有“弹性”?
让公园湿地
留住水源
8月21日上午,天气酷热,此刻的万丰湖公园游人稀少,一汪湖水静谧无声。开园两年多至今,天元区这一角,已经成为市内新的标志性景点。
万丰湖位于新马创新城中心地带的万丰港流域,南起京港澳高速,北至湘江,东、西分别为万丰路、新丰路所夹,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其中水体约1000亩、山体公园150亩,全长约5公里,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
在项目设计上,万丰湖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依托河湖自然资源优势,结合周边地区规划,将河道治理、防洪工程与园林工程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观光、休闲、滨水特色的自然景观,打造成为供周边居民游憩和休闲的市级湿地生态公园。
对市民而言,这里有山有水,有摩托艇、沙滩排球与广场,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对城市建设发展来说,万丰湖其实可以看做一个巨大的“海绵体”。
新马创新城是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万丰湖公园又是新马创新城的核心。从空中俯瞰,这片水域像一个巨大的“Y”字镶嵌其中,上游自马家河镇太高水库而来,下游连接湘江,水域周围建筑鳞次栉比,水系景观地域特征明显。
“包括雨水收集排放在内的整个片区的水资源利用,都能通过万丰湖调节。”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万丰湖水域建有循环系统,水多则开闸放水,水少则从湘江补水,让整个片区的水生态处于平衡状态。此外,景区的多个山体公园及植被都能有效蓄水。
8月21日下午,云龙示范区盘龙湖项目现场,一边有挖机在施工,另一边的荷花开得正艳。这里与万丰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说是“湖”,其实是龙母河的一段。“盘龙湖水系建设主要是通过雨水的渗透、地表径流等方式,起到蓄水、净水的作用。”云龙示范区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这里有湿地、河道及水利工程,平时是个景观,洪涝灾害时是个大型蓄水池。”
事实上,整个龙母河全线,除了中游的盘龙湖外,上游腾龙湖、下游潜龙湖等2个项目,均是依照上述海绵城市理念建设。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一环的城市水体,也在悄然改变。在去年完工的翠塘治理项目中,铺设的息壤深至1米,这些“海绵”下雨时直接吸收并储存雨水,当周围土壤变干后,它又能将之前储存的雨水释放出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少日常绿色植物的用水量,还能减少排入水体的泥沙总量。
各种“喝水”设施
应对内涝
“到城市来看海。”大众这样调侃城市内涝。各类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项目,具体又是如何起到防涝功能的?
根据设计要求,芦淞区天池湖公园景观工程项目沿湖堤埋设箱涵,并安装排水管道,收集上述小区、道路雨水,然后引入枫溪港,进而起到排水防涝作用。
“湖内的水域位于中心低洼地带,地表雨水通过渗水沟的收集方式进行收集、过滤、下渗到湖体,湖水的水源主要由上游的汇水区雨水收集,旱季由枫溪港补水,中水处理后回用。”芦淞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小区、校园、道路上,如今的株洲,海绵城市理念也随处可见。
环保大道南起湘江堤岸,北至清水路,是完善清水塘片区骨架路网的一条重要城市次干道。道路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雨水直接渗入地下;全线两侧长达3公里的绿化带不设路缘石,由于路面高度差,雨水直接流入“U”形浅碟设计的绿化带,随即进入水管。
在云龙大道沪昆高速以北路段两侧,是宽约3米的生态草沟,每个20米便有一个给水槽,小雨时通过口子流入草沟自然渗透蓄水;大雨时则通过给水槽收集排放。
小区也会“喝水”。位于云龙示范区的学府港湾小区,在规划时,就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用于喷泉、绿化灌溉、保洁等。去年,这里就收集利用雨水300多吨。
今年出台的《2018年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计划、项目计划》中,共有35个项目。共有公园、景观带、黑臭水体整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等10个类别,方案对不同类别项目也做了具体的建设要求。
“‘海绵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市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长贺翔说,“海绵城市”设施对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实现地表水资源、污水资源、生态用水、自然降水、地下水等统筹管理、保护及利用,确保城市水循环能够与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
上一篇: 唯美生态彩色透水混凝土停车场